更新于 4月27日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氣候變化集成-模擬-同化-預測團隊(CLIMAP)人才招聘

1.8-3.5萬
  • 西安雁塔區
  • 經驗不限
  • 博士
  • 全職
  • 招3人

職位描述

自然地理學、環境科學、大氣科學等第四紀地質學地質學學術/科研
一、合作導師簡介 晏宏,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現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黃土科學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青年地學論壇理事長、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副主編等職務。主要從事環境地球化學與古氣候古天氣學研究;在硨磲高分辨率古氣候研究、熱帶水文氣候變化動力學、古天氣研究新方向開拓、古氣候集成模擬同化等領域取得多項進展。共發表論著120余篇。獲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等榮譽。主持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國家杰青、優青、中科院前沿重點等項目。 藍江湖,研究員。入選國家WR拔尖、陜西省杰青、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骨干、中國科學院青促會會員,擔任中國科學院青促會地學分會會長、第十三屆全國第四紀學術大會秘書長、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氣候突變專業委員會委員、以及《湖泊科學》編委。主要從事湖沼沉積與全球變化研究。共發表論文9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訊作者在Geology、Earth-Science Reviews、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中國科學:地球科學等國內外知名期刊上發表論文20余篇。擔任Geology、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中國科學:地球科學、第四紀研究、湖泊科學等期刊的審稿人。主持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子課題、基金委重大項目子課題、第二次青藏科考項目課題、面上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基金等。 更多信息查看個人主頁: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Hong-Yan-12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Jianghu-Lan 二、招聘方向 基于湖泊沉積、泥炭等地質載體、以及綜合集成與數值模擬開展晚第四紀氣候變化研究。主要從事孢粉、硅藻、古DNA、同位素、生標、綜合集成與數值模擬等研究方向優先。專業包括但不限于第四紀地質學、自然地理學、地質學、環境科學、大氣科學等。 三、崗位要求 1. 崗位: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2-3名,長期有效,招滿為止。 2. 基本條件: a.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崗位:在國內外獲得博士學位,博士畢業三年內,一般不超過35周歲,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1篇以上。 b. 第四紀地質學、自然地理學、環境科學等相關專業優先。 c. 身心健康,遵紀守法、有事業心、責任心和良好的團隊精神。 四、薪酬待遇 1.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待遇不低于研究所副高三級專業技術崗位薪酬水平,優秀者年薪可達50萬元。 2. 績效獎勵:科研成果按單位規定額外獎勵。 3. 科研支持:支持申報“博新計劃”、博士后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者可推薦納入院級人才計劃。 4. 福利保障:享受五險一金、公派留學、帶薪休假、工會福利、健康體檢等福利待遇。 五、申請程序及提交材料 1. 有意者請將以下材料一并打包發送至*************** 2. 文件名及郵件主題請注明: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申請+姓名 ? 個人簡歷(包括學習工作經歷、已掌握技能或其他成果、論文發表、研究專長等)。(PDF格式) ? 代表性學術論文1-3篇PDF文件。 ? 能夠證明本人能力和水平的其他材料。 3. 初選合格者將通過郵件或電話通知面試。

工作地點

西安市雁塔區雁翔路97號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職位發布者

田亞萍/人事主管

立即溝通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本次招聘為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古環境研究室敖紅研究員項目聘用人員招聘古環境研究室是地球環境研究所的一個主要研究室。通過東亞大陸環境鉆探與地球環境數值模擬,研究亞洲季風-干旱環境系統的分異耦合過程、演化歷史和發展趨勢及其與全球環境變化關系,認識長時間尺度地球氣候與環境變化的規律和機制,為環境預測、國家生態環境修復與治理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1996年以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安芷生院士為首的我國科學家群體,提出在中國開展環境科學鉆探研究的必要性,并于近年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單位的共同資助下,開展了“中國環境科學鉆探計劃”的工作。該計劃擬在我國不同的自然環境單元獲取大批高質量的地質與生物巖芯記錄,從綜合集成角度研究我國不同環境子系統的演化歷史及其與全球變化之間的聯系,探討與預測未來發展趨勢。目前,該計劃已在西部極端干旱區的羅布泊、半干旱區的黃土高原、干旱區與季風區過渡帶的青海湖、西南季風區的云南鶴慶、東南季風區的江漢平原和雷州半島獲取了累計長度超過6000多米的珍貴長巖芯樣品,同時在全國各地獲取了大批湖泊、樹輪、石筍、珊瑚樣本。環境模擬實驗室是通過對氣候環境變化的數值模擬和分析,結合地質、歷氣候環境記錄,探討亞洲大陸為中心不同時空尺度地球氣候與環境系統變化的規律和機制,從中提取全球變化的歷史相似型和早期信號,為人類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必要的信息。環境磁學實驗室主要利用磁學方法,對沉積物進行磁性地層和巖石磁學性質的研究,是地球環境長時間尺度年代標尺建立和環境指標分析的主要手段。沉積學實驗室研究重點為晚新生代以來海陸風塵記錄的物質來源和傳輸動力在構造-千年時間尺度上的變化特征和驅動機制。土壤礦物與環境實驗室主要通過沉積物中礦物組合尤其是粘土礦物以及化學元素組成的分析和研究,重建新生代古環境、古氣候演變化歷史。
公司主頁
日韩欧美视频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