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招聘為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古環境研究室敖紅研究員項目聘用人員招聘
古環境研究室是地球環境研究所的一個主要研究室。通過東亞大陸環境鉆探與地球環境數值模擬,研究亞洲季風-干旱環境系統的分異耦合過程、演化歷史和發展趨勢及其與全球環境變化關系,認識長時間尺度地球氣候與環境變化的規律和機制,為環境預測、國家生態環境修復與治理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1996年以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安芷生院士為首的我國科學家群體,提出在中國開展環境科學鉆探研究的必要性,并于近年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 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單位的共同資助下,開展了“中國環境科學鉆探計劃”的工作。該計劃擬在我國不同的自然環境單元獲取大批高質量的地質與生物巖芯記錄,從綜合集成角度研究我國不同環境子系統的演化歷史及其與全球變化之間的聯系,探討與預測未來發展趨勢。目前,該計劃已在西部極端干旱區的羅布泊、半干旱區的黃土高原、干旱區與季風區過渡帶的青海湖、西南季風區的云南鶴慶、東南季風區的江漢平原和雷州半島獲取了累計長度超過6000多米的珍貴長巖芯樣品,同時在全國各地獲取了大批湖泊、樹輪、 石筍、珊瑚樣本。
環境模擬實驗室是通過對氣候環境變化的數值模擬和分析,結合地質、歷氣候環境記錄,探討亞洲大陸為中心不同時空尺度地球氣候與環境系統變化的規律和機制,從中提取全球變化的歷史相似型和早期信號,為人類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必要的信息。
環境磁學實驗室主要利用磁學方法,對沉積物進行磁性地層和巖石磁學性質的研究,是地球環境長時間尺度年代標尺建立和環境指標分析的主要手段。
沉積學實驗室研究重點為晚新生代以來海陸風塵記錄的物質來源和傳輸動力在構造-千年時間尺度上的變化特征和驅動機制。
土壤礦物與環境實驗室主要通過沉積物中礦物組合尤其是粘土礦物以及化學元素組成的分析和研究,重建新生代古環境、古氣候演變化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