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于 2月12日

課程設計主管

1-1.2萬
  • 成都雙流區
  • 1-3年
  • 碩士
  • 全職
  • 招1人

職位描述

文科理科K12工作經驗教育工作經驗教育機構教研小學教育中學教育
工作地點:華陽中學(星球學院) 職位描述: 我們正在尋找一位充滿激情的教育工作者,加入星球學院的天府少年創享實驗室,專注于學科與素養的項目式教學。您將通過創造性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他們的實踐技能與科技素養。 崗位職責 1. 融合課程研發與設計
  • 結合PBL(項目式學習)理念,負責融合課程的整體教學設計與研發;
  • 深度參與課程框架搭建和內容策劃,將學科知識與跨學科內容有效整合;
  • 創建適合 K12 學生的教學資源,包括課程計劃、教材和教學活動。
  • 跟蹤科技領域的最新發展,將前沿技術融入教學內容。
  • 對標國內外先進教學理念,不斷優化課程結構與教學方式。
2. 教學實施與項目跟進
  • 在華陽中學、香山中學等合作校進行課堂實踐與教學實施,并根據教學反饋進行課程迭代;
  • 根據項目進度和學生需求,靈活調整教學計劃,保證教學目標與項目目標的達成;
  • 記錄并分析教學實施過程中的數據、案例,及時總結、分享成果與反思。
3. 團隊協作與教研支持
  • 與校方教師及教研團隊共同開展教研活動,積極參與課程研討、觀摩與交流;
  • 與項目團隊及其他學科教師緊密溝通,共同優化跨學科融合課程的內容和形式;
  • 主動分享教學經驗和成果,協助團隊完善課程評價體系與教學資源庫。
4. 學生學習與成長支持
  • 積極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通過差異化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成就感;
  • 結合項目學習的特點,指導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過程性評估與反饋,及時提供個性化的支持與輔導。
5. 課程評價與持續改進
  • 制定并完善融合課程的評價標準與方式,收集并分析教學效果;
  • 不斷跟進國內外先進課程研究進展,根據最新教育趨勢完善課程體系;
  • 結合教研成果與學生反饋,及時進行課程的迭代升級,確保課程的先進性與適切性。
6. 專業素養與創新意識
  • 主動進行專業學習與自我提升,定期參加行業培訓或學術會議,保持教育理念與教學技能的先進性;
  • 關注前沿教育技術和教學工具的應用,積極嘗試并引入新的教學方式與手段;
  • 積極參與學?;驒C構的相關課題研究,不斷提升自身的教研與創新能力。
崗位要求: 碩士及以上學歷,教育學、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教育或相關專業優先; 了解智能硬件、智能裝置與人工智能優先; 具備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能夠勝任跨學科融合課程的教學與研發。 具備一定教學經驗(1年以上中學或相關教學經歷),熟悉教學流程和課堂管理; 有項目式學習(PBL)教學或項目活動經驗者優先考慮,能將項目式學習理念運用到課程中; 曾有海外學習或研修經歷,或對國外優秀項目式教學體系有一定了解者更佳。 具備較強的教研能力和創新思維,樂于接受新興教育理念及教學方式; 熱愛教育事業,對創客教育及 K12 教育有深入理解; 優秀的溝通與教學能力,能夠與學生和家長有效互動; 英語流利者優先。 善于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如信息化技術、跨學科主題探究等),持續提升教學質量。 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與團隊合作意識,能與多方(校方、教育機構、學生家長)保持有效溝通; 具備跨學科協同教學的意識與能力,積極參與并推進校際、校企或國際合作項目。 認同項目式學習理念,對教育創新和學生全方位發展擁有熱情與使命感; 具備較強的學習與反思能力,愿意不斷接受培訓、提升自身專業素養; 責任心強,嚴謹細致,能高質量完成課程設計、教學實施及后續跟進工作。 結合教研成果與學生反饋,及時進行課程的迭代升級,確保課程的先進性與適切性。 專業素養與創新意識 主動進行專業學習與自我提升,定期參加行業培訓或學術會議,保持教育理念與教學技能的先進性; 關注前沿教育技術和教學工具的應用,積極嘗試并引入新的教學方式與手段; 積極參與學?;驒C構的相關課題研究,不斷提升自身的教研與創新能力。 我們提供: 具有競爭力的薪資與福利。 創新友好的教學環境及完善的實驗室設施。 專業發展機會,包括參與國內外教育論壇與技術培訓。 與教育界和科技界頂尖人才合作的機會。

工作地點

成都雙流區華陽中學圖書館

職位發布者

文添/研究員

剛剛活躍
立即溝通
公司Logo成都兆易教育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未來教育創新實驗室(FILE)是同濟大學上海國際設計創新研究院于2024年成立的聯合實驗室,并與贏佳實業集團、Sync Architects通過整合教產學研各方的優勢資源來推動教育場景的各種原型創新。我們的愿景是成為K12創新教育領域的SpaceX,即通過推動一系列線上線下基礎設施(內容SaaS、空間網絡、創新轉化)原型開發與建設來推動K12創新教育降本增效提質,最終推動創新教育普及。未來教育創新實驗室(FILE)是同濟大學上海國際設計創新研究院于2024年成立的聯合實驗室,并與贏佳實業集團、Sync Architects通過整合教產學研各方的優勢資源來推動教育場景的各種原型創新。 FILE在可持續發展及人工智能技術浪潮背景下,基于設計驅動式創新和技術驅動式創新方法論,探索以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為代表的教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方法論、產品與服務體系構建、評價體系構建。為應對未來教育的新挑戰,FILE聚焦于通過學術研究、內容研發、研究轉化三個方面工作來推動高質量的PBL內容普及。在研究轉化方面,FILE致力于推動內容SaaS、空間網絡、創新轉化三套未來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濟大學上海國際設計創新研究院(SIIDI),依托于上海市設計學IV類高峰學科建設,由同濟大學牽頭,東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共五所高校的設計學院聯合成立,是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支持的國際設計創新平臺。研究院發揮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國際化優勢,一方面抓住AI、5G、新能源等科創帶來的產業機遇,和同濟大學交通、能源、建筑、規劃、環境等城市相關強勢學科的緊密聯系;另一方面抓住消費升級以及復興傳統文化等文創機遇,以上海市五所設計院校的設計資源為核心能力,以設計驅動創新為基本策略,通過系統設計、服務設計、體驗設計、交互設計、人工智能設計等新興設計方法為工具,以上海為中心,推動中國創新,走向全球市場。贏佳(WinBest)于2011年創立于上海臨港科技園,注冊資金5000萬,是一家專注于教育空間設計咨詢與整體解決方案的科技企業。集團下屬不僅包括了擁有國際化頂尖團隊的設計部,也包括了工程項目管理部以及產品研發部等。多年來贏佳以創新理念,實現了教育空間全維度服務體系,并一直致力于打造面向未來的教育空間。Sync Architects(明想建筑設計)于2011年在美國紐約成立,2017年進入中國。專注于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科技研發和醫療健康領域的專業化咨詢與設計服務,涵蓋功能策劃、規劃設計、建筑設計、室內設計等。憑借對專業領域的深入理解和新興技術的應用,致力于打造面向未來的激勵創新的教育、科研和健康環境。
公司主頁
日韩欧美视频一区二区